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不断引发新变革、创造新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数字中国蓝图有了最全面的擘画。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风向标,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宣传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主线,集中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分享发展经验,以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会上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分别达到10.5%、24%和44.7%。
数字中国建设正当其时。如《规划》所言,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夯实数字时代技术根基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3月底,我国建成超过264万个5G基站,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
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动能强劲。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在会上也坦言:“我国数字技术长期跟随式发展,仍不能有效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
加强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为助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瞄准集成电路、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信息、脑科学等战略前沿领域进行技术研究,同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数字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服务,聚焦大数据安全、网络治理等需求,推进数字安全、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的提升。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工信部将推动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同时深入梳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技术,“心中有数,路径统一,坚决打赢核心关键的产业技术攻坚战”。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智能老年人代步车、超大巨幕裸眼屏、与真人同步舞蹈的虚拟人、可应用于无人区作业的智慧远程驾驶舱、让文物细节纤毫毕现的数字文物库……与峰会同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超过160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携前沿数字产品亮相,首展率52.5%,高科技含量占比43%。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企业在数字中国建设创新体系中应该也必须占主导地位。”陈左宁表示,“根植于最有活力的市场,数字信息技术可以迸发出很大的创新性。”
“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在2025年预计超越50%,从互联网2G时代的门户网站,到3G时代的社交软件,再到4G、5G时代视频产业的大爆发,如今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又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说,“新一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根本性地改变各行各业的产业实践和运行方式。”
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相里斌强调,要积极支持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延伸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贯穿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国家需求积极攻坚,引领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研究新征程。
推动数据安全流通和共享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数字经济有一个新的特征——它是数据驱动的。而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战略谋划的政府。”余晓晖表示。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数据要素有序释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流通交易、开放利用和安全保护是决定数字中国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迄今为止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陈左宁直言。
在她看来,释放数字价值的根本动力是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它绝不能被简单类比为传统商品的流通共享,其核心保障是开放环境下共享数据的安全,这是一大难题,“需要数据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协调。我们要构建以内生式的数据安全体系实现共享、计算、监管与安全的体系化融合”。
“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技术领先的安全能力来保障。”中国电子董事长曾毅同样强调,在网信领域,安全往往依靠技术的绝对领先才有可能实现,当前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上尚存差距,而网络安全的形势又越发紧迫,因此,在激发数据活力、激荡数字经济的同时,安全题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