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单位新来的年轻人,有能力有学历,浑身透着一股天之骄子的逼人气势,身为前辈如何是好?
前辈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后辈,如果能给年轻人支持与帮助,也会同时收获他们给你带来的青春活力,这是良好互动的结果。
身为后辈却能力超群,实在掩盖不住光芒怎么办?这时最重要的是“姿态”。学会归功很重要,把自己的成功和别人分享,大家就会慢慢卸下戒心,愿意与你合作。
信心爆棚的“能力者”
黄平今年成了一家科研单位最年轻的实验室主管。名牌大学、博士学位,有此光环傍身,黄平颇得领导器重,才三五年时间便跟工作了十余年的资深员工平起平坐了。
不过成就并没有给黄平带来好人缘。同科室的几位老员工尤其不喜欢这个职场连级跳的年轻人。这些老同志兢兢业业地工作了那么多年,好歹也出了点科研成果,发表了一两篇文章,有人还利用工余时间咬牙拿下了硕士学位,本以为晋升在望了,结果冒出个名校博士,一下子将他们挤到后头去了。
其他科室的人虽跟黄平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却也觉得这年轻人有点孤僻,待人不热情,工余也很少参加同事聚会什么的。“感觉很清高的那种。”工作了10多年的另一实验室主管韩佳说。
不过最近的一次合作却让韩佳改变了看法。
单位有一批项目要作认证,因为韩佳和黄平手上的项目都是由一个专家组考核的,所以两个实验室经常需要开会商讨。韩佳一开始特别不喜欢和黄平商讨,觉得这个年轻人“自信爆棚”。很多时候大家在研究一个方案,黄平经常打断讨论,说这个不对那个错了。“虽然最后证明他对的时候多,但也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是不是,说话可以委婉点,态度可以谦逊点,这样大家也好接受啊”。
不过韩佳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确实是很有前途的。“业务水平很高,又积极上进”。
黄平家住在城郊,距离单位有1小时车程。项目进程比较赶,加班是常事,黄平干脆就“以院为家”,一周回家两次,其他时间就在实验室搭个小床将就。有回在系统检测方面遇到点问题,黄平实验组连续两天都没攻克难题。那天正好是周末,黄平让实验室的同事们先回家,他自己一个人在实验室“安营扎寨”,苦思冥想。
周一碰头会,韩佳发现黄平组的人都喜气洋洋的。一问,原来难题已被黄平攻破。经此一役,起先对黄平不服气的几个“老同志”也不得不佩服了。“真的是很有想法的小伙子, 自己琢磨出一套新的检测系统,脑子太好使了”。还有件事让“老同志们”很乐。“他一解决问题就给我们打电话,知道几点吗,凌晨两点!这家伙,一钻进去就什么都忘了”。
韩佳观察发现,黄平在人际交往方面虽然有点木讷,但对业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研讨时黄平经常会蹦出些特别新颖的想法,让韩佳也觉得获益匪浅。“咱也得加把劲儿呀。”私底下几个老同志感慨说,黄平让他们的业务压力增大了许多,“必须得赶紧充电了,不然可真要‘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不过也有“老同志”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
专家组的考核开始后,黄平组的进程比较慢。韩佳跟很多专家都比较熟,就特地去问了下情况。结果好几个专家跟韩佳抱怨,黄平态度不好,好多该展示的实验都没做,对专家的要求也推三阻四的。
按黄平的性格,韩佳都能猜到他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报告里都有回答啊。”韩佳必须要点拨一下:“可最终项目是由专家来考核的,给你指出什么问题,你把解决方案展示出来,那不更直接吗?解决了问题考核不就通过了吗?”
年轻人都是一点就通的。韩佳上午提了建议,黄平下午就带着专家去做现场目击实验了。因为实验做得好,专家很满意,所以停止了两天的考核又顺风顺水地进行了。两个实验组共十余个项目,最终用了最短的时间全部通过。
“年轻人受过更系统的优质教育,吸纳新知识很快,有点‘咄咄逼人’也在意料之中。与其去抵抗,不如坦然接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韩佳认为,“职场前辈只要积累足够的资历和能力,就不会因为后辈们而遭遇职场危机。”
气势逼人的“独行侠”
陈楠是办公室两年前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本院校中文系,英语6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的教育经历很符合这家小有名气的制造公司的招聘要求。陈楠刚进公司的时候,办公室“老将”施萍是很高兴的。年轻人上手快,电脑操作熟练,文字功底不错,“新鲜血液”令整个办公室多了些朝气。
然而职场新丁的磨合期刚过,施萍就渐渐感受到陈楠的气势逼人了,“觉得自己哪儿都好,就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那种”。
办公室人员精简,除了办公室主任就是施萍和陈楠了。施萍资深,所以陈楠起草的一些文稿都先交给施萍过一遍。施萍发现,陈楠非常不喜欢别人改动她的稿子,即便告诉她这是会议稿不是美文创作,陈楠也会振振有词地反驳“这样才通顺” 之类。
“不谦逊,说话也比较呛。”施萍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回办公室要给老总准备一份会议PPT。内容多,时间紧,施萍见陈楠还在为PPT的版式、字体等纠结,好心提醒她说不必太完美,因为只是老总在集团会议上的一个报告,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就好。结果陈楠蹦出句“我跟你不一样,我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气得施萍决定以后绝不多事。
因为“自荐行动”,陈楠在公司出了名。之前集团总部有职位放出来搞内部竞聘,公司根据要求推荐了施萍。结果陈楠竟一声不响地跑去找总经理,说自己比施萍各方面都优秀,要求也参加竞聘。总经理说这个竞聘有工作年限要求,你刚参加工作才两年,不具备资格啊。于是陈楠回去打了个报告,详细描述自己平时在办公室是如何独当一面,以一己之力完成各种工作的,希望领导考虑她的能力和表现,破格推荐。
施萍在公司人缘极好,这事儿一出,大家都觉得陈楠“太急吼吼了”。“翅膀还没硬呢就想飞了。”车间主管老张嘲讽说。老张本来就不喜欢陈楠,觉得她仗着自己是管理部门的,平时跟生产部门的人说话都是发号施令的口气。施萍也觉得陈楠有点太恃才傲物,“太冲,肯定会吃到苦头的”。
“苦头”很快就来了。陈楠着急要交一个报告,临时又发现还需要生产部门的数据。她找老张要,正赶上车间也是加班加点的时候,老张硬邦邦地一句回绝:“任务重,没空。”陈楠听愣了,气呼呼地找老张理论。老张烦了,一挥手:“要么走程序打报告,要么让施萍来跟我说。”
陈楠心急,只好回去央求施萍。施萍一出面,老张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这事儿之后,陈楠对施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施萍也趁机跟她长谈了一次。
施萍觉得陈楠很有职场潜力,但缺乏职场沟通技巧,也有点盲目自信。“工作中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因为工作是需要大家分工协作,一起努力的。再有能力的人也是大机器里的一个小零件,不可能说没有你机器就不运转了。‘独行侠’只会让自己陷入不配合、被孤立的被动局面。”陈楠频频点头称是。
最近施萍和陈楠一起负责公司中英文宣传册的项目,两人合作比以前顺利了许多。陈楠英语好,翻译校对都很快。不过令陈楠意外的是,施萍的英语也相当不错。
“哪里哪里,都快忘光了。”施萍谦逊地说,心里却在暗笑。其实陈楠来了以后,施萍就感觉到后辈的意气风发,也隐隐觉得自己若不加油前进,很快会被年轻人甩到后面去。所以她在工余又重新捧起了多年不碰的英语书。只是作为前辈,这种“老奸巨滑”可不会表现出来。(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