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 三农视点

种子价格放开 政策落地为何 “静悄悄”

时间:2014-07-17 11:22:32 来源: 作者: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地方放开种子、桑蚕茧和小工业盐价格。在发改委官网上,此信息未出现在明显位置,没有解读,也未列入热点排行,农业主管部门、种子企业也都反应淡定。农作物种子地位特殊,之前每次政策出台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却悄无声息。这是为什么呢?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

瓜熟蒂落正逢其时
    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民营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一系列保护中国种业,扶持种业发展的规章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种业高速发展,种子供应主体逐步多元化,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在许多业内人士心目中,这些年中央未明令种子价格放开,但也从未管死,如今发改委部署放开种子价格,不过是彻底明确了国家的态度,让种子市场主体——种子企业的自主权更加名正言顺。
    既然种子价格放开早晚会发生,那么选择在当下时机是否最为相宜?李立秋认为发改委此举非常适时。一方面,最近几年主要农作物种子供过于求,这个时候放开价格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灵活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种子价格放开要求有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经过多年整治特别是去年开始的三部委联合专项清理整顿,种子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市场评价机制正在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而良好的市场环境必定能与种子价格放开相互促进,共存共荣。

有助于推动种子价格趋向合理
    全面放开种子价格,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能够保证种子优质优价。长期以来,我国种子价格偏低,传统观念衡量种子价格常用一斤种抵几斤粮,即所谓的“种粮比”。李立秋认为种子法实施后,对种子质量和包装有了严格规定,种子生产出来后,必须经过加工,发芽率、纯度不达标就要转为商品粮处理。高标准要求使种子成本大大增加,如果是杂交种,还有严格的制种环节和制种产量制约。所以,用简单的“种粮比”来衡量种子价格的高低是不科学的。参照多数国家种子定价,种子价格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于粮价都属合理,只要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产出、更高的效益。
    现在更多的人认同,种子的价格应该用每亩用种购买价和每亩产出价来比较,即“价值比”。事实上,种子企业也需要有这样的利润空间来进一步加大品种研发力度。

不等于种子可以随意涨价
    李立秋认为,种子价格放开最有可能带来的是个别企业个别品种虚假宣传,借机涨价。这就需要各级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加强监管。李立秋认为,实际上,借机涨价、虚假宣传的企业是自绝生路,不讲信誉的企业注定不会长久”。据以往的经验,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总会伴着各种声音。依目前局势看,从中央到地方对种子价格放开无质疑、无抗议,让新政令出台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这也许正是它成功之处吧! (据《农民日报》)7GF中国企业家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