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其中一个意义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为什么现在北京的生活成本这么高,大家还都愿意往这里来?很大一部分吸引力来自北京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经济落差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落差大,是导致特大城市人口过于膨胀、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分别是:北京3000多元,天津2600多元,而河北只有1000多元,如果再以最小值——保定市的600多元来比的话,北京4倍于它,三地教育支出的差异非常悬殊。再有,三地普通高校每百名学生拥有的教师数量,北京为10人,天津6.3人,最小值的秦皇岛只有4点几。而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的质量差异就更大了,北京尤其优厚,名校、名师聚集。
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是地方发展的水平以及财政差异过大,财政体制分灶吃饭等。北京开始要把一些教育功能向外疏解,这对于缩小差距,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只有当首都周边的公共服务水平接近以后,北京人口的过大压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小。
如何进行疏解?需要一些理念做指导。第一是创新,一定要通过协同创新来促进协同发展,打破一些障碍,促进要素的流动,才有可能释放潜能,开辟新局面;还要创新能力,一定要整合资源进而集成,利用已有的基础,而不是从零起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第二是一定要借力发展,无论北京、天津、河北,都要相互借力、相互支持才有可能得到更好发展。这一切当然一定要遵循规律,疏解的时候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创造出多种形式,比如说整体搬迁、办分校、对口合作、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另外还可以组建联盟,进行资源的共享等等。(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 祝尔娟)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31日第6版